RecyClass 塑料回收标准对认证机构ESG 转型的启示
现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成为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认证机构的 ESG 转型也迫在眉睫。认证机构在进行 ESG 转型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是认证机构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标准 RecyClass塑料回收标准入手,探讨认证机构在进行 ESG 转型过程中,如何在更好地服务认证客户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ESG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认证机构为了应对企业需求的改变,首先要让自身具备适应这种转型的能力。
任何标准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标准背后存在的现实问题,否则标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目前,全球变暖、气候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在化工行业,使用回收塑料来代替原生材料,是目前各国达成的共识。欧洲通过立法,以塑料制品中回收料使用量来计算税收,鼓励和推广在塑料制品中使用回收料,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时间表和税收法规。如何证明塑料制品满足法律法规和税收的要求,欧盟塑料再生认证(RecyClass)塑料回收收标准是欧洲在这方面的一个举措。通过 RecyClass的认证,可以有效地证明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合规性和减免塑料税。目前,RecyClass的认证有3种,分别是可回收性认证、回收过程的认证、回收塑料追溯性认证。可回收性认证主要是认证产品中塑料成分的可回收性。回收过程的认证,主要是对废塑料回收过程的认证。回收塑料追溯性认证,主要是对下游使用回收料的追溯性进行认证。目前这3个认证,涉及整个塑料回收的全链条和全流程,内容涵盖环境、社会责任、质量、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涉及定性判断、定量计算和统计。
RecyClass 塑料回收认证对目前正在寻求ESG 转型的认证机构有哪些现实的启发呢?
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更敏锐的理解。在气候治理过程中,各国普遍采取使用法律法规的方法进行调控。从欧盟的碳关税调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披露要求等都体现了这一趋势。RecyClass 标准首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解决塑料行业的合规性问题。认证机构应积极参与到法律法规的了解、学习乃至制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ESG 转型的过程中发挥认证机构的作用。
在气候治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有能源、化工、农业等各个专业领域,这些不同的行业又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方,法律法规的实施也需要照顾到各个利益相关方具体可行的方案。认证机构应尽可能在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就积极参与进去,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为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认证机构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储备,不仅是传统意义的以技术为主导,也要不断了解、学习和应用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角度出发,参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而获得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实现认证机构“传递信任”的价值。
在气候治理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和层面非常广泛,包括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方面面,这就给认证机构提出了巨大挑战。以往的审核,往往是单一体系的审核,最多是3个体系或5个体系的一体化审核。5个以上体系的审核都很少见。
在传统的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导的认证体系中,审核员往往更多关注一些微观层面,甚至是一些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并没有从更宏观的框架来思考。在 ESG 越来越成为认证对象的今天,如何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握认证要求,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到需要的证据,也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行业都在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认证对象越来越复杂、认证规则变化越来越频繁、审核任务越来越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审核员和 Al的分工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cyClass的认证标准也受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塑料回收技术的影响,不断进行调整,并且调整的频率很高。如何及时把握标准的变化,并把变化应用到审核实践中,帮助企业通过认证提升竞争力,就成为认证机构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RecyClass 回收认证涉及的社会责任审核模块,除了认可现有的一些标准,也认可认证机构自己制定的标准。这就对认证机构制定标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认证机构除了要理解现有的标准,也要根据自己客户所在的国家和行业,制定符合认证基本要求的标准。
从目前 RecyClass 的审核实践来看,国内的塑料行业还未根据标准做好相关的准备,比如,标准要求在回收的过程中区分消费前和消费后的塑料。在目前国内的回收实践中,很少能达到这个要求,这就要求作为标准审核方的认证机构,也能参与到认证标准的推广宣讲中,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业务转型。
ESG 时代,认证行业所涉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认证机构所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专业和公正是认证行业、认证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赖以生存的根本。了解、熟悉、应用和参与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积极使用A1 技术进行审核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是ESG时代认证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ESG 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的时代,认证机构只有更好地实现自身的 ESG 转型,才能适应整个时代的需要。
电话:400-016-9000
邮箱:post@bcc.com.cn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5号D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