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新世纪检验认证官网!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English 400-016-9000

成县推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服务

发布时间:2022-07-05|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21〕62号)及《陇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陇政发〔2022〕3号)。结合成县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到2035年,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成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推进生产体系绿色升级

(一)实施工业绿色改造。开展原材料行业符合规范条件动态核查。鼓励企业谋划实施绿化改造项目,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强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支持全县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加强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约束,打造绿色工厂。积极宣传绿色设计理念,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逐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建设,提高工业废弃物资源集中处置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和整改提升。创建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实施资源节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省上制定出台的《甘肃省排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扎实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二)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力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产业园区,争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样板。加大“三品一标”论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产品加入“甘味”品牌阵营。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实施青贮饲料及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推广“林果-林下养殖-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尾菜-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等立体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生态种养方式,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规范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土地深耕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推进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有序利用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实施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推动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继续落实自然水域禁渔制度,强化渔政执法监管、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加强水生生物养护。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质量。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统筹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康养等元素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开发型转变,从观光消费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大力发展以绿色商贸物流、绿色金融为主的绿色服务业,推进旅游、物流、餐饮住宿等行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积极推进产业数据化。做好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积极引导从业者和消费者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餐饮住宿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四)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支持国有资本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创建1家节水标杆企业、1家节水标杆园区。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发展补灌面积1万亩。推进全社会节水,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加快建设成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鼓励公共机构带头推行能源托管服务。全面落实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绿色环保产业从业者把准发展方向,精中选优,促进行业整体升级。

(五)实施园区产业循环化改造。把陇南经济开发区成县园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和前沿阵地,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积极协助园区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连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支持新建中小企业孵化园,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六)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县内建材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选择1-2家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三、完善绿色循环流通体系

(七)提升物流绿色发展水平。畅通“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物流通道,扩大内外贸规模。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商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借助高速公路、机场、网络建设陆路通道、空中通道和网上通道。推进电商产品营销工程、电商主体培育工程、电商物流配送工程、电商服务提升工程、电商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专业物流服务区,论证谋划空港物流园和铁路陆港物流园,积极推进其他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专业服务水平。

(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废渣、废气、废液、余热等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等回收利用。鼓励企业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为重点,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九)提升绿色贸易品质。着力开拓对外贸易,扩大高附加值出口。积极培育发展壮大鑫园药业有限公司等9户外贸经营资质企业,加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争取创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四、打造绿色消费体系

(十)扩大绿色消费规模。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推动国有企业落实绿色采购政策。加强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采购行为处罚力度。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经销营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鼓励县内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引导消费者采购绿色产品。开展绿色商场创建,鼓励大型商场、超市实施节能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行为,严查虚假认证、冒用认证标志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认证市场秩序,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十一)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倡导厉行节约,坚决制上餐饮浪费。积极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全面落实对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政策,有序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加大塑料废弃物规范化回收利用和处置,开展塑料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活动。鼓励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大天然气的推广运用区域,推进开展电能替代。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示范创建,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环境保护日等宣传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鼓励建设绿色节能建筑,逐步建立使用绿色建材、建设绿色住房的推进机制。

五、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十二)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构,制定全县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导向、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工程,鼓励使用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稳妥推进清洁能源供暖。

(十三)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效能。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完成成县店村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及污水调配工程,成县城区污水管网补短板工程,实施成县南山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优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健全医疗废物收转运体系。切实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自建合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十四)推进交通技术设施绿色化建设改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力争交通项目决策和实施全过程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空港。按照绿色交通的要求,积极推进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配合推进陇南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成县至天水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实施成县江武路城区过境段改线工程、城区东西出口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积极争取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研究论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项目。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路面材料、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提高钢结构桥梁、机制砂在公路建养项目中的应用比重。

(十五)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功能分区,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实施“拆围透绿”“见逢插绿”“裸土覆绿”项目,逐步开展立体绿化,打造城市绿肺,力争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以上,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加大日常巡查排查力度,实行动态管控、及时排查。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项目,提升改造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农村抗旱应急水源。逐步完善生态水利设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行村庄清扫保洁制度。推广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优化乡镇垃圾处理站(场)布局。稳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户厕管护,支持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治理厕所粪污,推进卫生公厕建设。到2025年,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有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农村排污监管机制。继续做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村庄环境。

六、健全绿色法规政策

(十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推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执法联动,与周边地区联合建立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等法律法规。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环境治理市场环境。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企业信用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执法监督,依法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广大社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行生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进行索赔,做到应赔尽赔。

(十七)完善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污水处理收缴率。完善城镇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对受电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分类,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继续落实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水价制度,完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

(十八)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内投资以及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税收优惠政策。

(十九)打造绿色金融配套体系。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探索开展以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业务,探索扩大绿色企业和项目抵(质)押融资范围。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将绿色金融发展状况作为“县长金融奖”考评的重要依据。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引导县内保险机构发展绿色农业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支持相关单位和相关企业积极申报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德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融资。

(二十)健全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推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服务。积极推动有机产品示范区创建活动,增加绿色供给质量,助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积极落实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以及清洁能源产业统计监测实施方案,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严把“入库关”和“质量关”,开展综合评估分析。强化统计信息共享,加强部门间数据联通。

(二十一)深化绿色交易市场机制改革。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积极探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试点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

七、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二)压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对照重点任务分工,加强日常督促落实,统筹做好政策指导和解读,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县发改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二十三)深化交流合作。各有关单位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机遇,充分利用东西协作的机制,加强与青岛及周边发达地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的政策沟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我县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各有关单位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深入宣讲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讲好我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故事,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和违规乱上高排放、高耗能项目等方面的负面典型,营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良好氛围。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400-016-9000
邮箱:post@bcc.com.cn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5号D座5层

联系我们

想咨询更多认证服务,请您填写下面表格,我们将在工作时间内回电!
填写并发送此表单即表示您已阅读我们的免责声明Cookie政策和隐私声明